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天传微博 v天传微信 v 欢迎进入365英国上市官网网站!

您的位置:365英国上市官网官网>> 天传新闻>> 教学科研>>正文内容

专访《天艺大视野》指导老师黄玮

发布时间:2013年12月16日作者:图/王亚楠 黄玮 文/鲍静云 编辑/王亚楠点击:

【来源:天艺新闻中心】【打印文章】

摘要:《天艺大视野》的圆满首映,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。然而,华丽的结果背后又会有怎样苦不堪言的过程呢。近日,我校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《天艺大视野》指导老师黄玮——揭露背后的故事。

 

 

《天艺大视野》指导老师:黄玮

 

 

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首档电视新闻——《天艺大视野》

 

 

前期,简陋的录影室

 

 

主播正在录影

 

 

后期组同学正在对《天艺大视野》“导播间”进行渲染

 

 

播出效果

 

 

 

 

  《天艺大视野》的圆满首映,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。然而,华丽的结果背后又会有怎样苦不堪言的过程呢。近日,我校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《天艺大视野》指导老师黄玮——揭露背后的故事。

 

  记者:《天艺大视野》的起初设想源自什么呢?怎么策划的呢?

 

  黄玮:在教书之前,我一直是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的,所以对电视新闻积累了很深的感情;加之,本学期正好带2012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电视新闻的课程。接到教学任务初期,对于这门课的课程教学问题,我就和系主任,院领导探讨过,最终决定把这门课程更侧重于实践教学。因此,通过一学期对同学们的强化训练,最终决定教学成果以一档完整的新闻栏目的形式呈现。

 

  关于策划问题,首先,我们对自己栏目质量的定位,就是要具有省级卫视播出级别的电视新闻栏目质量。然后,就是对栏目时长的敲定与板块的划分(结构的构思)。说实话,我们对栏目的起点定的很高,目标也很明确,最后,我和同学们一起挑选合适的选题,于是就这样着手去做了。

 

  记者:在从着手策划到放映,中间的流程有好多,这过程中,您遇到过什么困难吗?阻力大多来自于什么?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?

  黄玮:归根到底,有两大难题:内容和形式。首先从内容上看,我们栏目的定位很高,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条新闻片的整体质量要高,要有看点、有深度。不光是简单的报道新闻事件,还要用一个记者的视角去解读新闻事件。但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自己动手去拍电视新闻,最开始无从下手,根本不知道拍什么、怎么拍、拍完了怎么写稿、写好稿了怎么剪辑……我觉得这样的问题,光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是没用的,只有通过一次次严格的强化训练,才能让同学们在拍片子的同时自己慢慢去体会新闻要怎么拍,知道怎么拍才是好的。这个过程同学们非常痛苦,需要克服很多困难,以及心理上的懒惰情绪。我的要求基本上是两周时间必须就要交一个成片,因为只有量上去了,才能有质的保障。

 

  另外在节目的形式上,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。这个形式主要指的是栏目的包装。包括演播室设计、片头包装、片花包装、字幕包装等等。所有栏目包装都要遵循“高、大、上”的标准。然而,硬件条件不够却成为了最大的难题。比如说,我们没有比较先进的虚拟演播室、没有强大的后期工作站…… 所以,我们只能靠最原始的笨方法——在自己的电脑上一帧一帧的做。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的辛苦,后期组的同学基本都是天天熬夜,赶工出来的。

 

  记者:据了解,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‘演播室’是后期制作出来的,那您能说说后期制作流程的细节吗?

 

  黄玮:后期包装,可以说是《天艺大视野》的最大亮点。因为条件有限,所以就决定整个主持人演播过程都在虚拟演播室里进行,再由后期抠像合成。这个流程很复杂,工作量也是最大的。首先是制作4到5个不同景别、不同角度的演播室动态背景,因为我们最终呈现出来的演播室,是一个360度全景的演播室。基本上每一帧画面都是由上百个图层组成,再由一个一个图层渲染做出来的效果。单单制作这套虚拟演播室,我们三个特效合成师,用8台电脑一起工作运行,就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。

 

  演播室背景制作完成后,就是主持人导语、编后语以及评论部分的录制了。我们的录制环境非常简陋,就是用两块绿布,一块挂在墙上做背景、一块铺在桌子上,保证在镜头里绿布完全包围住主持人,这样后期就可以把主持人单独抠出来了。

 

 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抠像合成,把我们实拍的在绿布包裹下主持人抠出来,合成到我们之前做好的虚拟演播室背景中去。虽然这道工序难度相对不算太大,但是需要细心和大量的时间。

 

  记者:整个栏目制作完成,所花的时间、精力都是不容小觑的,甚至为了准时首映,您还三天两夜没有睡觉。那你觉得是什么在支撑着您呢?

 

  黄玮:《天艺大视野》确实花费了自己很大的精力。

 

  制作上面,我和同学们有明确的分工。同学们主要负责把每一条新闻片拍好,其他的事情都由我来搞定了。大家都知道,一档新闻栏目,除了本身的新闻片外,其他琐碎的工作是非常多的。例如:挑选什么样的选题,每个新闻片之间怎么串联,导语、编后语、和新闻解读性的评论怎么写,找谁来配音、由谁来主播,当然还有最为麻烦的后期包装等等。

 

  谈到三天两夜赶制作,是因为这次栏目的主播工作,是我们邀请的一个北京台的朋友来担任的,所以要协调主播的时间。但是,在首映仪式的前三天,主播才抽出时间,把演播室里的主持人部分录完,所以留给我们做后期合成的时间只有三天两夜。因为后期需要抠像然后合成到我们做的演播室背景中去,特效比较多,几乎每渲染一秒钟的画面就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。四位北音的同学和我一起,同时用8台电脑,流水线似的操作,终于在离首映仪式开始前4个小时,把整个成片合成出来。所以,在《天艺大视野》首映现场我是非常紧张的,因为合成完成之后,我没有时间去完整地看一遍栏目的整体效果。

 

  关于什么支撑着,我感觉也谈不上什么支撑着我吧,我始终认为一件事情要么就不做,做了就做好。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每一条新闻片做的都很好,我也不能掉链子。我觉得这也是电视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,召之即来,来之能干,干就干好。毕竟做电视的,只要结果,不看过程。观众看到的只是你栏目的好坏,没人去过问创作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。

 

  记者:您觉得,栏目与您的预期效果契合度是百分之百吗?或者还有什么意外惊喜吗?

 

  黄玮: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吧,但是还是有不少瑕疵的地方。例如,虚拟演播室的正面全景镜头和侧面全景镜头已经全部做好了,但是在合成的时候忘记了调画面比例,最后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重新生成了。虽然不知情的人看不出来,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些遗憾,没有把最漂亮的大全景虚拟演播室呈现出来。还有就是字幕有些错别字,好几条新闻导语的消息框也来不及加上。这也是我们需要总结的地方。

 

  意外惊喜也还是有的。在首播仪式现场,我们玩了一把“新闻速递”,是神来之笔哦!我们把首播仪式这个事件作为一个新闻选题,在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里,完成采访、拍摄、写稿、剪辑,最终融入到正档新闻栏目里,在首播仪式的现场播放出来,达到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 

  记者:结束放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呢?有什么期待?

 

  黄玮:最大的收获当然是各位领导、老师、同学们对我们栏目给予的好评,这也是我们继续把《天艺大视野》这档栏目继续做下去的动力。希望在我们团队每一位同学的努力下,《天艺大视野》能成为一档常态化的,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牌栏目。这也是我对《天艺大视野》最大的期待。

Baidu
sogou